土地倫理

土地倫理不僅是環境保護,更是企業對永續未來的承諾。它強調生態共生、資源循環與責任治理,使企業在發展中守護土壤、水源與生物多樣性。我們相信,尊重土地即創造長遠價值。透過永續實踐,讓自然與產業共生共榮,為下一代留下豐饒而健康的環境。 

永續使命與願景實踐

人與土地的關係,不再是利用,而是共生。

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,既是歷史的積澱,也是未來的基石。​長期以來,農業被視為一種開發行為,人類從土地中攫取資源,卻很少考慮回饋。​土地倫理的核心在於對自然的責任感——我們不僅是土地的開發者,更是守護者。

在新生永續,我們相信:

  1. 土地不僅是資源,更是生命體:土壤擁有自己的循環系統,擁有微生物、養分、水氣的動態平衡。我們的角色不是控制,而是支持生態的和諧運作。

  2. 農業應該是修復性的,而非破壞性的:透過再生農業,我們能讓土地回復活力,而不是持續耗竭它的生命力。

  3. 經濟發展應該與生態共存,而非對立:我們拒絕以短期利潤為代價犧牲環境,選擇長遠的可持續經營模式。

我們的願景,是將「土地倫理」落實為可操作的農業模式,讓生產者與消費者都能參與這場變革。我們希望,這不只是「新生永續」的理念,而能成為台灣農業,甚至全球永續發展的一部分。

愛護土地,新生永續!

返回頂端